杨柳青 风筝起
2022-03-20 10:47:16 来源: 新华网
关注河南热线

新华网郑州3月18日电(谷婷婷)“杨柳青,放风筝”,春分时节,有许多有趣的习俗,放风筝就是其中之一,风筝随风而上,在春光里翩翩起舞。

风筝,古时也称鸢。在古都开封,宋天亨老人靠着祖辈传下来的竹扎纸糊传统手艺,让“宋室风筝”享誉汴京城。

有别于机器制作出的塑料骨架风筝,“宋室风筝”是由传统竹制骨架手工扎制而成。取材于虫、鱼、鸟、兽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造型逼真,画工细腻,扎工精巧。

“我们家几代都是手艺人,都会做风筝,小学五六年级时,我就跟着父亲学做风筝了。”宋天亨的女儿宋长虹说。尽管出身于风筝世家,但长大后的她并没有想过继续跟着父亲做风筝,而是选择成为一名销售人员,一做就是二十多年。“有一天,我回到家,看到年迈的父亲正在放风筝,开心得像个孩子,那一刻我的心犹如被风筝线扯了一下。”宋长虹说,那时她忽然明白风筝不仅仅是门手艺,更是藏着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们的爱。于是,她便开始专心做风筝。

看似简单的风筝,做起来自有一番学问,非常考验制作者的功力。宋长虹从劈竹子、刮竹子开始学起。“其中最费时费力的要数骨架制作了。”宋长虹说,制作风筝的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。要用刀将晾晒一年的竹子劈开,制成竹片,然后按照造型用刀刮制出来,进行修整并放在火上加热烧弯定型,接下来用线绳固定,上胶贴上绢面,进行上色、平整,直至扎制成型上天,整个过程需要三十多个小时。

不断地学习、打磨,宋长虹的手艺越来越精湛,同时她也在思考,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,更好地传播传统技艺。于是,宋长虹自制材料包,走进校园,开设传统手工艺文化体验课,普及“宋室风筝”的传统文化和技艺。“我的愿望是让风筝‘飞’出去,我想让更多的人在亲身体验中,感受传统文化的美。”宋长虹说。

2015年,“宋室风筝”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作为第六代传人,近年来,宋长虹接过传承的担子,致力于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自由翱翔。在她看来,弘扬传统文化就如同放风筝,手中握紧技艺传承这根线,传统文化这只风筝才能飞得更高、更远。(完)

    独家